民俗學者楊天厚應邀在金大「博雅講座」專題演講,
三角茶包
,主秘呂立鑫(左)致贈感謝狀。(金大提供)
金大同學與楊天厚博士(中)開心合影。(金大提供)
金門有「閩南文化基因庫」之譽,
3D芭比體雕
,保留大量傳統民俗祭禮,
監視器
,金門大學博雅講座昨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楊天厚博士主講「金門歲時節慶與宗廟祭祀儀典」,
下半身曲線雕塑
,圖文並茂的內容和有趣的閩南俗諺,
皮革漆
,引起金大學生對地方傳統儀典的濃厚興趣。金大表示,
內褲
,楊天厚博士長年投入金門宗廟與祭祀文化的研究,
台中家事清潔
,與另一半林麗寬博士夫唱婦隨,耕耘田野,各有所長,2人著作豐富,研究不輟令人敬佩。楊天厚在這次的專題講演中,由中國的24節氣說起,強調先民自生活中累積的觀察與智慧,數千年來始終影響著我們,而其中隱含人們對自然的崇敬與謙卑,特別值得現代人省思和學習。楊博士也與金大同學分享金門在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中元、冬至等傳統節日中,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特色習俗。比如元宵要「聽香」、「拜東施娘」;清明吃「擦餅」、端午掛艾草與榕樹枝驅邪;七月時家戶懸掛「七月流火」普渡燈,以及冬至「食頭」、乞龜、祭祖。楊天厚指出,隨著時代改變,目前許多祭典、儀式都已逐漸減化,年輕一代未必能理解各種繁複的禮俗背後蘊藏的深義,而他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紀錄,將這些老祖先的智慧保留下來,並繼續傳承下去。楊天厚強調,舉行祭典和儀式的方法,或許可以改變,但「慎終追遠」、「禮敬先賢」等美善精神應該一代代的傳下去。金門博雅講座將於11月11日下午13:30~15:20在金門大學綜合教學大樓2樓呂冰霖講堂登場,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葉鈞培博士主講「明清科舉與中秋博餅」,歡迎同學和鄉親踴躍參加。(中時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