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縣北港鎮文史工作者吳修明蒐集早年「寄藥包袋」,
手機版網站
,每一個「寄藥包袋」都有其特色圖案與歷史背景,
響應式網站
,見證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,
關鍵字行銷
,但目前原版「寄藥包袋」非常稀少,
關鍵字行銷
,因此他將21種「寄藥包袋」製成特色海報,
關鍵字行銷
,方便民眾收藏。台灣「寄藥包袋」文化,
line行銷
,盛行於日治時期與民國60年以前,
關鍵字行銷
,當時醫藥物資缺乏,
關鍵字行銷
,只有都會區才有西藥房,加上交通不便,鄉下民眾要購買成藥非常不便,因此「寄藥包袋」應運而生,當時每戶住家內幾乎都有2、3個「寄藥包袋」。文史工作者吳修明長期蒐集各種「寄藥包袋」,包括日治時期與台灣光復後,共有21種,他表示,「寄藥包袋」約A4紙張大小,藥商會定期派員到家補充藥品,主要是感冒藥、胃藥、外傷藥、止痛藥,這種「先享受後付款」的方式,在當時很受歡迎。吳修明說,早年鄉下民眾普遍貧困,生病時大多先自行服用「寄藥包袋」的成藥,若效果不佳,再找俗稱「赤腳醫生」密醫,真的醫不好,才會到診所或大型醫院就醫,許多人常因延誤就醫而喪命,可說是時代的悲劇。為了記錄早年的醫藥歷史,吳修明到處蒐集「寄藥包袋」,但因年代久遠,原版的「寄藥包袋」已非常稀少,他以彩色影印21種「寄藥包袋」圖案,製成3種「寄藥包袋」海報,方便民眾收藏,同時提醒大家目前「全民健保」的可貴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