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衛院研發的抗癌新藥,
看護補助
,可透過辨識彈頭(上串左邊),
高雄居家照護
,搜尋到腫瘤內的特殊分子(下串)後,
新北長期照護
,與其結合、釋放出抗癌藥物(上串右邊),
台北淨水器
,達到精準投藥、減少藥劑量和副作用的效果。 (倪浩倫攝)
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發生率,
洗腎陪同
,大腸癌連8年居首,2013年更新增逾1.5萬人。過去許多抗癌藥物,多是對全身細胞進行「無差別」消滅,國衛院最新研發一款小分子「標靶式」抗腫瘤藥物,能準確將藥物傳送到腫瘤組織,同時減少藥劑量和副作用,目前在動物試驗已證明有效,預計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實驗。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助研究員鄒倫指出,過去許多的抗癌藥物,因未攜帶「準心」而無法精準攻擊癌細胞,使得病人要接受較高的藥劑量,連帶增加副作用。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所兼副所長陳炯東解釋,腫瘤的微環境中,會有1個特有的分子,其特殊的存在、成為當成藥物鎖定的目標;國衛院研發的抗癌新藥-DBPR115,其前端攜有「辨識彈頭Zn-DPA」,他解釋,這個彈頭可以搜尋腫瘤內的特有分子。鄒倫補充,藥物在搜尋到腫瘤的特有分子前,會穩定的存在於血液中,一旦搜尋到,便可確認「這個環境就是腫瘤」,進而釋放其攜帶的抗癌藥物SN-38。鄒倫舉例,城市A(腫瘤)是某國(人體)首都,敵人要摧毀首都,就得先搜尋該城市的地標(腫瘤內特有分子),待飛彈(抗癌藥)飛到該國上空、看到地標後,便可得知該城市就是自己的目標,進而在不傷害到其他城市(體內其他正常細胞)的情況下,達到目的(消滅腫瘤)。鄒倫說,該新藥診對大腸直腸癌、胰臟癌、胃癌和肝癌,均有顯著反應,用藥量是原上市抗癌藥物的20%,且效果約2~3倍,從過去僅能「抑制腫瘤增大」,進步到可以「消滅腫瘤」。目前該藥已在動物試驗中證明有效,並於今日技術移轉給泰緯生技,預計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,再經4~5年應可上市。(中時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