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貨品貿易協議,
新北定期清潔
,力爭年底達陣,
豐原裝潢拆除
,但面對貨貿談判涉及近萬項產品,
大甲 瓦斯
,特別是馬總統原本允諾不開放的850項農產品,
分銷網站系統
,在爭取談判最大利益下,
健康飲品
,也面臨底線鬆動。只是,經貿自由化是台灣融入全球經濟整合無法迴避之路,如何凝聚全民共識,政府勢必要拿出「偏向虎山行」的魄力,特別是事前溝通,提供充足資訊,政府沒有迴避理由。
面對《服貿協議》簽署後的爭議,各部會亡羊補牢,召開說明會與社會溝通,部會的精神可嘉,只是,如果事前多溝通,事後花費的力氣,也許可以少一點。
以這次《服貿協議》為例,由於產業並未充分了解,致造成輿論譁然,簽署後名列開放清單上的產業更是戒慎恐懼。事實上不管開與禁,政府至少要資訊透明化,讓業者心理有個底,否則一直以談判事涉機密,迴避說清楚,只會造成更大反彈。
《服貿協議》後,台灣還有更多自由化的路要走,例如快有好消息的台星、台紐FTA,甚至是馬政府積極加入的TPP 、RCEP,以及年底將達陣的《貨貿協議》,其市場開放幅度必定比服貿高出許多。如何讓產業、民眾切實了解開放內容、並有心理準備,避免龐大反彈,政府必須更積極修這門「貿易溝通」的困難學分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