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營派系競合 民共交流路迢遙

     二○一二的總統敗選,

網頁設計公司

,讓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轉型一度成顯學。然而,

amigo

,隨內部派系競合、基本教義派牽制、馬政府內政失分,

無油餐

,加上敗選情緒隨時間沖淡,

amigo

,一年後的今天,

pick

,除了謝長廷,

guitar

,黨內要角對兩岸議題已從積極轉趨保守,

健康蔬食

,儘管交流方向未變,但短期內仍難跳脫「懸空」狀態。
     去年蔡英文在敗選檢討報告中說,「處裡中國問題不能坐在家裡想」,形同暗示「民共交流」勢在必行。當時,與蔡親近的羅致政,也以黨發言人身分親赴雲南出席「海峽論壇」,讓民共交流有脫離紙上談兵的跡象。
     爾後,蘇貞昌參選主席,進一步拋出恢復中國事務部、創設中國事務委員會,且邀請謝長廷擔任委員會主委,更被解讀為極具善意的「開門」動作。
     去年上半年,綠營交流派勢力抬頭,交流看似指日可待;但保守勢力只是噤聲,並未消失。原本可望由謝主導的中國事務委員會,因黨內基本教義派對他「憲法各表」多所反彈,使得該委員主委臨時換成蘇貞昌,迄今亦呈停滯狀態。
     面對獨派掣肘,謝長廷不正面衝突,繞道尋求美方對其「憲法各表」的理解甚或認同,盼藉此舒緩立場「友美」的獨派質疑。只是,儘管謝動作頻頻,蘇始終冷處理。
     就權力邏輯看,相對務實的蘇貞昌,主觀上有意促成民共更密切的往,但面對謝致力遊走兩岸,甚至一度傳出可能角逐明年黨主席,黨內獨派壓力全湧向蘇貞昌的結果,使其選擇順勢迎接獨派期待,因這對有意爭取主席連任的他來說,等於提前完成固樁布局。
     只是,面對黨內交流派期待,蘇不可能完全迴避,包括年底前促成與大陸學界合辦研討會動作,都隱含嘗試化解黨內質疑他對兩岸躊躇不前的成分。
     而蔡英文,雖曾暗示自己「輸在中國政策」,但經沉澱,似認為只是問題的表象,敗因在於她沒說出「台灣不靠中國,經濟要如何自處」的解答。近半年來她密集出訪印度、印尼,嘗試以經濟取代政治,理出一條「全球化」取代「中國化」的路,保護羽毛,不輕易表態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