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好厝邊 阿公阿嬤當臉書達人

很難想像,

植睫

,一個在台灣最南端縣市的小社區,

增加膠原蛋白

,經常能看到上了年紀的阿公、阿嬤們,

洗滌塔

,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或一台平板電腦,

KUBOTA

,甚至是一台數位相機,

彰化新秘教學

,到處趴趴走,

雞尾酒口味

,或四處照相,或上臉書打卡、分享圖片、訊息。這是中華電信基金會的「數位好厝邊」之一,位於屏東縣林邊鄉的永樂社區,幾乎在這兒的銀髮族們,可都是網路小達人。在全台從南到北的偏鄉地區深耕、建立「數位好厝邊」的中華電信基金會,為呈現台灣在地文化特色,在總公司園區內,舉辦「分享在地的美麗與感動」展覽,展出包括排灣族服飾、泰雅族編織、偏鄉地方的在地產業、精緻手作品等充滿特色的展物,呈現過去8年以來耕耘成果。中華電昨並舉辦「傳愛市集」及年節禮盒預購活動,號召全中華電信員工支持在地產業,透過實際購買行動,關心台灣這片土地。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長石木標表示,中華電長期致力於縮短城鄉數位落差、前進各地偏遠地區,透過在地社區、機構,讓數位科技在這些偏遠地區裡,真正有了溫度,搭起人與人的橋樑,縮短人與人的距離。就像曾因資源、設備缺乏的永樂社區,8年前在中華電幫助下進駐電腦、網路設備後,不少中高齡銀髮族們,透過在電腦班的學習,能自行順利完成相片處理、雲端分享,上網逛臉書也成為每天例行工作,大家不但私下經常串門子互相學習,甚至為了能和遠方兒孫們視訊連線,參與了人生的第一次團購活動。至於協助偏鄉的在地產業活化,也是基金會努力的方向之一。這次展覽中,有備受日本遊客好評、來自台南菁寮村的鵝絨製純手工耳扒;有屏東永樂社區雕刻師傅細心雕刻,造型逼真的木雕蓮霧;另一處,還有來自屏東高士排灣族部落的金工藝品,及苗栗象鼻部落野桐工坊的泰雅族編織等,展現原住民族創意、巧思的手作品。石木標笑著說,這些來自各地充滿在地特色的手作物,傳達的都是「一種手感的溫度」。深耕各處社區多年的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發現,其實每一個社區都有獨特之處,只需加上創意並善用數位科技,就能形成新興的經濟軟實力,表示「台灣每個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努力的人,幫全台灣人民保存這些珍貴的寶藏。」不只是在地產業,或在地文化保存,基金會在遍布全台的「數位好厝邊」據點,除了希望能成為社區發展的推手,也透過結合中華電信的專業,導入青年志工,為社區注入創意活水、同時經由遠距視訊課輔的方式,盡力改善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均問題。「我們希望能從文化、產業與教育的面向切入,真正做到縮短數位落差、城鄉或族群間的落差」,林三元感性地說,「讓0加1等於e家人」,科技不再冷冰冰,而成為拉近距離與表達自我、關懷社會的媒介。除了長期陪伴,中華電基金會也自2012年起,透過年節伴手禮盒的活動,與社區共同推廣在地產業,每年都獲得員工的熱情響應。林三元開心地說,「這些年節禮盒網羅『數位好厝邊』友善土地的優質手作食品,希望讓大家呷甜甜、過好年。」歲末年終之際,電信龍頭業者總動員,期能用實際行動為台灣帶來更多溫暖,也用這份溫暖點亮台灣角落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