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已出海 我困茶壺內

     全球化與經貿整合打破各國疆界,

桃園定期清潔

,積極靈活者因此獲利,

員林紋繡教學

,不願或無法調整者因此吃虧。台灣以往加入WTO,

造霧器

,今後想加入TPP、RCEP,

美髮儀器

,都是如此。現在與對岸整合,

3D拉皮術

,也是如此。這是經濟鐵率,

台北噴漆

,不能獨怪服貿協議。
     台諺:「人兩腳,

波麗批覆

,錢四腳」。資本家永遠比受雇者更具優勢、更易「逐利潤而居」。兩地、兩國任何經貿協議,都讓資本家和強者受惠,讓弱者和部分勞工受害。如果強者吃肉,弱者喝湯,遠比弱者沒湯喝要好。如何讓兩岸經貿整合的好處分給弱勢族群(例如簽訂兩岸租稅協議),是健康、可行的思考方向。為了保護弱勢而拒絕服貿,則是削足適履、慢性自殺。加入TPP與RCEP的道理亦同。
     早年台灣製造業若不移向大陸,也會移去越南、印度。移向何處有利台灣,答案很清楚。綠營說台資企業赴陸投資,台灣人得不到好處,但當年王永慶美國設廠,今天台商在越南投資,卻沒人反對。綠營又憂台灣人才都去中國,台灣經濟被中國掌控。那麼我們為何不讓大陸資本、人才來台,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?
     綠營不願台灣西進,也反對大陸業者來台。儘管服貿協議未開放對岸勞工來台,也設有安全閥機制防止市場壟斷,陸資來台有助台灣就業,但綠營寧可忍受投資低迷之苦,也要把陸資擋在門外,其經濟邏輯令人費解。
     伴隨製造業外移,服務業成為台灣相對有利產業。服貿協議可強化台灣服務業,綠營說它只利部分產業,無補於其他民眾。請問哪一經濟政策或協議有利所有產業、全體民眾?如果因此拒絕此政策或協議,豈非只剩垂拱而治或坐以待斃二途?
     服貿協議之下,進軍對岸的行業除了本身獲利,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。例如電子商務去對岸,可回頭購買台灣商品與服務。西進產業也會透過利潤回饋股東方式,或是納稅(如果簽署兩岸租稅協議的話),讓在台民眾分享好處,刺激台灣內需。許多中小企業可搭順風車,自己就是獲利的老闆,服貿協議並非獨厚大企業而已。
     擔心「國家安全」,或許才是綠營的難言之苦。開放印刷出版,讓「有毒」言論長驅直入,動搖國本。但早在多年前,大陸書籍已在台銷售,從馬克思到共黨言論,不就是百花齊放中的一株?如果台灣多元、民主社會真正優於對岸體制,綠營何需擔心被「洗腦」?
     兩岸雖已直航,事實上仍是「迂迴直航」。台灣要求兩岸民航必須繞過飛航安全管制領空,凡從大陸南飛班機都要向左繞出一段距離,再轉回向目的地飛。京台、滬台航程因此多出半小時,燃油成本不在話下。如此遮遮掩掩、繞道迂迴的「直」航,據說是擔心中國民航突然變成共軍飛機,直撲台灣。兩岸經貿因此背負國家安全的沉重負擔。
     批發零售業也被扯上國家安全,亦匪夷所思。服貿協議對陸資來台設有持股比率上限,陸資無法主導企業,此其一。服貿協議文本及《陸資來台許可辦法》對於破壞市場秩序者,設有處理機制,甚可要求撤資,此其二。批發零售業應具有在地經營者優勢,如果連此行業台灣也無法與大陸競爭,我們還能奢談加入TPP和RCEP嗎?此其三。
     綠營指責服貿協議談判過程不透明。既是談判,就不能敲鑼打鼓,一定爾虞我詐,欲擒故縱。再說,台灣已簽訂幾個FTA,早先也積極加入WTO。(蔡英文是當時主談人物,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是知名受害者。)這些協議難道都透明?都事先和「楊儒門」們溝通協調?服貿協議馬政府溝通不足,或是事實,但我們何忍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?
     日前台灣學者詢問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,如何輔助兩岸經貿整合中大陸的弱勢者。孫說,大陸已逐步對各國開放,對台開放只是對外開放的一環,所以並未針對兩岸往來的弱勢者提出特別方案。他又說,迎接競爭才是生存之道。
     台灣仍處茶壺風暴,對岸已經航向大海。
     (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)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