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人夢語-標準答案限制了表達力

     看到新聞報導,

裝潢後清潔

,幾位大學生利用「部長與學生有約」的機會,

歐盟專利申請

,表達自己上了大學後才感受到「很多該學的卻沒學」,

平鎮通馬桶

,也覺得台灣學生普遍溝通表達能力不足,

蘆竹抽水肥

,在一些重要場合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,

高血壓

,蔣偉寧部長也回應學生的意見,

國稅報廢

,強調會檢視課程綱要,

台北癌症篩檢

,在課程中加強培養學生溝通表達能力。
     雖然只是少數學生的感受,

礁溪包棟

,且現行的課程綱要已將「溝通、表達與分享」列作十大基本能力之一。但實際上,學校教育普遍重視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,很容易讓學生因「害怕錯誤」而不敢表達,有些想法和大人不同時,又怕被糾正指責只好吞回肚子裡。結果只要考試得高分、作業按時交,大人就覺得孩子學會了,能不能清楚表達想法,家長或老師似乎不那麼在乎!
     反觀西方的教育體制中,從小就鼓勵學生發言,不給太多直接的選項,鼓勵學生自己思考,並說出自己的想法,即使答案不符合期待,老師也多會給予正向鼓勵,然後再引導其思考方向。這種方式在學習正確知識的「效率」或許比較差,但卻能持續培養孩子組織和表達的能力,等累積足夠的知識,自然能侃侃而談、頭頭是道。
     這幾年,台灣教育現場也在改變,在活化教學和多元評量的推動之下,學生回應不受限於標準答案的機會也增多了。我們經常看到學生透過各種方式表達想法和展現創意,或主動關心社會問題,積極提出他們的建議。代表只要老師願意給孩子空間,多給孩子鼓勵,孩子的能力就會被激發;只要給足夠的開口機會,溝通表達能力就能提昇。這不是課綱如何規定的問題,而是需要改變教育現場,讓教學者的想法翻轉而已。(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